2010年4月1日

人無癖不可與交

收藏是癖,殆無疑義,收藏的人如獺祭魚,很難抗拒一種博物館學式的胃口,總遙想一日成為百科全書式的文藝復興人,如達文西。於是有人號稱三百六十行萬物皆收,有人以開一間自家店號的博物館、懷舊餐廳或民藝商店為夢想。

除非家財萬貫,在外人眼中,這樣的雄心往往只是使自己家裡成為某種資源回收場所。

民藝不比骨董,幾萬元就可買到不少精品,十幾萬已是天價。因此常有人豪氣萬千地說,身上帶著200萬元就可吃遍全省民藝店。對於這種說法,深諳高檔收藏家心理的興仔卻不以為然,因為有200萬買民藝的人,不會這麼魯莽地衝街撞店,會這麼想的人,畢竟是沒錢的窮人。

收藏者的美學品味、財力與最終能否拿捏門道,決定其藏品的等級。走入一個收藏者家裡,往往攤開的是他最私密的機緣與經驗。因此,很多人是閉門拒客的。


可收藏之物多矣,收藏者最終仍不免顯露其癖。有人鍾情於鐵皮玩具,有人獨愛磚胎、有人喜歡傢俱,亦有對木雕或賽璐璐布袋戲偶不可自拔者。這些收藏者的家裡也都必然滿溢各種民藝古物,但進屋不多久後,就會發現某幾類特別物件正如流水般熠熠生輝地由主人取出,搏取識趣來客的讚美。

入不了門的藏家往往讓人為他難過。數十載收藏的整屋老器都只是等閑物,物品的主人不知為此揮霍多少歲月,最終只滿足了自己的莫名收集癖。

最近拜訪一位收藏家,看到讓瞳仁會驟然縮緊的滿室骨董傢俱,大抵是百年以上的台灣菜櫥、布櫥、案桌與鼓架,不乏遍灑礦物彩繪或整櫃鎏金雕花的清代大櫃。滿心讚歎的回家後,發現自己喜歡的其實還是日據風格的櫃子。這些櫃子常裝有玻璃門,不會有清代傢俱的沈重壓迫,年代雖不滿百年,卻有通透的親切感;日據傢俱常由當時價廉的檜木製成,經過半世紀以上的沈潛後卻散發獨特的木紋質感,這似乎是日據傢俱的DNA,從遠處就可以感受到的檜木靈光,有著遠不同於樟木或大陸硬木的溫暖質地。

日據櫃子不值大錢,但漂亮的檜木玻璃櫃卻讓人很難抗拒,這或許就是我的「不可無癖」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