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藝人將1960年代開始風行的膠皮膨椅統稱為普普風沙發,這種沙發意味著台灣生活開始進入塑膠時代,電視、冰箱、電風扇等各種現代電器漸漸構成家庭的物質生活元素。
普普風沙發的數量其實不少,大概曾是當時新婚夫妻的時髦嫁妝,所以在六、七十年代許多家庭老照片裡出現,閤家(通常是年輕的爸媽與一個小嬰孩)坐在沙發上喜氣洋洋。
十年前台北的 lounge bar 喜歡凌散擺著這種老沙發,營造舒坦隨意的破舊氣氛,許多南部販仔大批大批地交貨運往北部,販仔阿哲就曾送出了200多組。
老膠皮沙發往往破皮歹相露出裡面的海棉,因此必須請老師傅整理,護膚換皮。但即使能找到工廠庫存的老款膠皮,換過皮面的沙發常常老味盡失,變得冶豔俗麗。
年代好的老膨椅是以乾稻草紮成,坐起來硬挷挷毫無彈性,極可能是台灣人自己想像發明的「外國膨椅」,模仿外型,內裡卻就地取材填塞田裡割來的稻草。
年代稍晚的便有彈簧與海棉,但大概海棉取得不易,稻草仍然是填塞空隙的主要材料。
年代最近的,則是取消彈簧改以整塊發泡海棉填塞的現代沙發,許多重新手術整容的老沙發也都改以泡棉填塞。坐起來雖然舒服Q彈,但魂魄不在屁股知道。
由沙發坐墊的構成材質,便可以約略知道老膨椅的出生年代。
這組湖水綠沙發原有 4張,可惜我只買得其中 2張,另 2張已先一步被買走,不過還好原主人惜售,第一次捨不得全賣,我才有機會在幾年後買得剩下的 2張。
沙發品相樣貌極佳,木質把手有優雅的弧度,大氣而寬宏地往兩側伸展,坐起來舒服極了。
關於普普風沙發,可參考:
普普風老沙發
惜福與黑心,3人座普普風沙發
這陣子連續讀了您兩篇關於老沙發的故事,讓人忍不住感嘆起台灣過去純樸的美好精神。很多原本寓意良善的事情,在現代文化的包圍之下,漸漸變得殘酷與惡意,如果能多幾個像先生您這樣的書寫者就好了,那麼,也許我們的世界仍有好轉的可能...
回覆刪除慢慢活,仔細過,慢慢就會好轉...
刪除曾在炎夏台南午后,臥在這上頭午睡,一大幸
回覆刪除嗯!不過流汗時坐在膠皮上還是很悶熱的哪。
刪除老宅子裡冷氣開放XD,我想起來,我坐的不是沙發,是同樣膠皮的木質架構堅實沉穩的搖椅,那真的是個好東西,因為本身沉重,所以不會搖得太後傾,有立地支撐的後背脊椎,非常舒服
刪除BTW想問一下老師前陣子po的工業物件(燈具真棒,我有一陣子也瘋過,純看,買不起)是台灣買的還是海外買的?海外的,運回來不便宜吧?還是e-bay的?
回覆刪除這些老燈大部份是我在法國生活時買的。工業老燈本來就不便宜(比起IKEA),但因為是工廠量產的商品(不像台灣老家具都是孤件),所以比較不怕買不到。不過的確如你說的,運費亦不便宜,如果在ebay買,得自已承擔運送的風險。但即使加上運費,在國外買仍然會比在台灣店家便宜許多。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