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常讀散文,因為怕沾染小嗔小愛的文氣。當然,也就寫不成美文,部落格僅為了在文字上挽留這些年因民藝認識的人們,以及因之逐漸老去的歲月。
偶在 J老師家裡瞧見精裝硬殼的董橋《故事》,冊頁裝幀考究,平擺於架上顯眼處。信手取下時,原也不怎在意,卻意外知道原來他寫著個人的「集藏」史。
因為畏避中國文人的酸腐(董橋有《鍛句鍊字是禮貌》,單看書名即胃口敗盡),在書店裡我從不想碰他的書。
從 J老師家裡回來後,我找了他的《故事》及《絕色》。前書寫骨董集藏因緣,後者透過幾十年英文舊版老書的蒐羅,游刃有餘地談論十九世紀以降的英美文學,筆墨間頗見作者的不凡教養。
《絕色》裡,年輕的董橋拜訪一位老收藏家,老先生拍拍他的手背,說道:
你慢慢搜尋,慢慢老去,多麼快樂!(124)
是我讀過最令人感動的話。
偶在 J老師家裡瞧見精裝硬殼的董橋《故事》,冊頁裝幀考究,平擺於架上顯眼處。信手取下時,原也不怎在意,卻意外知道原來他寫著個人的「集藏」史。
因為畏避中國文人的酸腐(董橋有《鍛句鍊字是禮貌》,單看書名即胃口敗盡),在書店裡我從不想碰他的書。
從 J老師家裡回來後,我找了他的《故事》及《絕色》。前書寫骨董集藏因緣,後者透過幾十年英文舊版老書的蒐羅,游刃有餘地談論十九世紀以降的英美文學,筆墨間頗見作者的不凡教養。
《絕色》裡,年輕的董橋拜訪一位老收藏家,老先生拍拍他的手背,說道:
你慢慢搜尋,慢慢老去,多麼快樂!(124)
是我讀過最令人感動的話。
說到董橋,最近也因為讀了他的一篇介紹文偶然發現王世襄先生的錦灰堆,二堆,三堆,還有錦灰不成堆,讀來也甚是有趣。
回覆刪除有晒黃昏太陽的感覺
回覆刪除關於收藏古書古物的文章,由劉紹銘主編的《舊情解構》和《品味歷程》,既談舊事也訪時事,容易明白又好看。
回覆刪除“絕色“裡除了文章風格維持一慣的溫文爾雅之外,特別注意到的事他談了一些他收藏古書藏書票跟英國的舊書商打交道的故事,還蠻值得看一看的。
回覆刪除是啊,從《錦灰堆》裡見識了王世襄的有趣人生,我喜歡讀他講述老北京的各式玩當,看了他老頑童似的照片心裡更是不由得歡喜起來。前些日子讀了《錦灰不成堆》才知他也在文革時受了大苦。想不到受了那麼多折磨後的餘生還能寫出那麼充滿生命興味的文章,好不簡單。
回覆刪除《舊情解構》和《品味歷程》,我會去找來讀讀。很魯鈍天真地草寫這些人事,原只是為了在文字上留點收藏的記錄,怕時間一久,連自己都忘了這段歲月在玩忽什麼。有點井蛙觀天,歡喜收藏的東西也不登大雅之堂,只是台灣南部信手取得的鄉野俗物。在王世襄與董橋之文、之物前,更是十足野人獻曝罷了。見笑哩...
回覆刪除錦灰堆,錦灰不成堆,二堆,三堆,舊情解構,品味歷程,故事,角色…原來還有這麼多跟古董相關的書籍可以讀啊,要翻掉了我
回覆刪除金固嘸來,今仔日一看,佳親像圖書館,大家恁有學問,阮家老仔馬愛卡打拼,唔輸藺家肖連仔。
回覆刪除駱以軍是當前台灣著名的小說家。
回覆刪除ㄟ…樓上好像回錯地方了,這篇是董橋ㄋㄟ
回覆刪除我是第六千個訪客,恭喜恭喜!!好像中獎了一樣。
回覆刪除在台灣著書介紹藏書票的董橋, 可算的上是第一人.
回覆刪除另鹽分地帶文學創始者 吳新榮也受到日治時期日人影響使用藏書票, 吳先生藏書票圖案乃媽祖也, 十足台灣味.
吳新榮先生的藏書票在拍賣網站上時可看到,原來那個造型是媽祖,謝謝告知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