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附近有二家切仔麵攤,宵夜時分攤子點起昏黃小燈,一大鍋豚骨高湯咕嚕嚕地起勁沸騰,遠遠看到氤氳瀰漫的攤子,心裡便不由地快樂起來。攤子上吃麵的人亦都歡喜,舊時吃碗熱呼呼的切仔麵都能是過節。
偶爾身體受寒,家人便倒栽著裝白胡椒的塑料罐在麵湯上大把大把地撒,是這樣治感冒。
如果用餐時間家裡很稀罕地來了客人,那麼我就會被派去麵攤叫切仔麵招待。當時沒有電話外送到府,自已走路去注文也不需告知地址,如果店家還不認識我,那麼自報是誰家的兒子就不會搞錯了。麵來的很快,不需Paizza Hut的15分鐘送達保證,麵店的人一手騎著載貨用的腳踏車另一手很穩地提著外送的檜木盒,走進家裡後掀開盒蓋。是一碗一碗讓眾人眼睛發亮的熱騰騰切仔麵,高明的外送伙計能湯汁毫不外濺傾流,整碗原汁原味就像親自在麵攤上吃一樣。當然,只不過送來的人以腳踏車多走了幾百公尺而已。
昔時的市區有雞犬相聞的熟稔與親近。現在回到台南,在老小吃攤群聚的市場裡,仍允許客人閑逛般地東點一盤切料,西叫一碗米糕,最後在一家賣魚丸湯的店裡坐下,桌上便擺滿市集裡各家小吃攤送來的自家強項,可以心滿意足地大吃起來。吃時聽著各家老闆隔街閑聊,吃完後亦不忙一家一家付帳,老闆自然會總結帳款再替你轉交。
這種外送提盒有我小時候對人世間的平和想念以及大人世界樸質的宴飲喜樂,因此看到了總不免想買回來,最後有了三個,深淺寬扁,造型各有不同。
以前我阿姨間隔壁就是一家菜館,逄年過節去她家吃飯時,經常看到伙計用扁擔挑兩個木盒送菜過來,蓋子掀開熱氣依然蒸騰,感覺豐盛極了。
回覆刪除這東西,我想台語應該是叫做〔木盛〕(打不出來,左邊木字偏旁,右邊的盛字聲符)。
又及,早上看到薰香同好,寫了一大堆回應,還確認有送出,結果回來一看都不見了,真是令人氣餒啊。
原來這種木盒叫「木盛」,雖是台語但來自日文嗎?小時候那種掀開食物木盒的蓋子彷如魔術般煙霧蒸騰的景象現在很少見了。
回覆刪除留言消失實在太令人喪氣了,可惜,如果記得寫了什麼,還請你補上。因為薰香我其實外行,買好的香回來捨不得點,平常點一般盤香而已。目前還真不能找到與香共處的生活點。
「木盛」這個字也讓我想起日本料理店菜單上的盛合,讓人感覺很豐饒。
回覆刪除原來「木盛」出現在婚禮上,是裝聘禮的木盒。可參考《台灣大百科》的說明: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1501。這樣說起來,難怪已前常看到類似的大陸雕花大型木盒,骨董店老闆都說是裝婚禮禮物的。
回覆刪除買薰香光收藏不點還滿奇怪,如果真想收藏可以買雙份呀,一份點一份收藏。不然永遠不知道那些昂貴又有華美名字的"薰香"氣味,不也是一種遺憾?...既然是香,買了還不曉得其香之味。遺憾
回覆刪除文中所提「總結帳款」的貼心服務
回覆刪除比之今日「嚴禁攜帶外食」的警語
真是令人無限的懷念啊^^
~~~~~~~~~~~~~~~~~~~HANS
冬天的時候,看這種文章最溫暖了...夜深了,我也去來碗宵夜吧!
回覆刪除是呀,很懷念小時候走幾步路便可在路邊幸福滿溢地吃起切仔麵的日子。
回覆刪除真的,不知何時開始台灣大小餐廳攤販都張貼了各種不友善的告示(電影院也不准帶外食)。在這種地方吃起飯來真不痛快。
回覆刪除心有戚戚焉的兒時回憶,有一種碰觸回憶的深刻與難以忘懷...
回覆刪除這是在免洗筷、保麗龍碗、塑料湯匙吞没台灣人飲食習慣之前的悠長歲月。現在有些店家也開始回復使用厚實的瓷碗與瓷湯匙,有時候能握著厚重的食器吃飯,就讓人感動莫名。
回覆刪除很羡慕這種「總結帳款」的服務,這也算是一種共識吧,顧客在我這吃少,但大家(市場內)有賺就好!!
回覆刪除另一方面也許市場都是自己親戚好友,不怕收不到錢。
台灣大小餐廳攤販都張貼了各種不友善的告示,雖然心中有點不滿,但經過小7看到店內體貼的設了座位,給小7消費者用餐,卻都是拿著不是店內的湯湯水水、炸雞、魯味坐著吃得高高興興,也未買任何店內物品,我想便宜被佔久了,不是撤掉就是貼告示吧。
還好台南「沙卡里巴」裡這種「總結帳款」的古老貼心服務不是現在路邊常見的「代收帳款」,否則就恐怖啦!
回覆刪除7-11的桌子好像不會趕人,總公司應該有想過要作社區裡「好鄰居」的想法吧。台灣社會現在真的愈來愈少「好客」的古早習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