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幾年間,民藝收藏的風景滄海桑田,迭經變化。先是各地販仔逐漸消逝,店家搬遷歇業如潮水退卻勢不可擋。老東西先是變少了,然後這門生意也漸漸稀落,令人唏噓。
目前有幾個趨勢似乎正在發展:
2,能生存下來的實體店家,定價愈來愈高,貨源早已不再來自以往站在第一線的販仔,而是從老收藏人家裡淘寶。民藝店愈來愈朝向骨董店的光譜,初入門者往往因高價却步,真正質優的老物僅能在收藏人與店家間循環,在同一個池子內部相互買賣,幾已不再由老屋取得貨源。
3,年輕人創業開店,走日本的 Zakka(雜貨)風,在老房子裡堆滿了各種車間雜貨,舊皮箱、沙發、衣架、茶几、老燈、玻璃瓶、二手衣...,往往兼賣咖啡紅茶。這不再是柑仔店收藏,亦不是懷舊餐廳布置,而是一種生活風格,以繁多的過往民器或雜貨構成細碎的空間,像是台灣式的 loft(舊車庫或老閣樓)。台南近年來的老屋改造、週末跳蚤市場與老雜貨倉庫的興盛,都印證新一代年輕人已切斷傳統民藝的思維。雜貨的材質主要是塑膠與金屬,買賣的常是價格不高的生活小物,很不同於以木料(家具)為主體的傳統民藝。
企業化、高價化與雜貨化,民藝的M型生態已經形成。
老屋也越來越少囉...
回覆刪除雖然也肖想真正的傳統民藝,但要讓各位前輩割愛,也是困難重重啊!
回覆刪除應該就是另一種時代潮流吧!><
回覆刪除~~~~~~~~~~~~~~~~~~~~~Hans
都同在一個時空的當下.....
回覆刪除有著十足的認同感
手上再重新拿起已擁有的民藝老件
有的是更加惜物的心
對於外面店家中意 卻買不下手的我
心中有著源源不斷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