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0日

Blickensderfer Home 打字機


老打字機有一種機械美感,大力敲下金屬按鍵後力量會曲折地傳送到一支細廋鐵桿的末端,鐵桿甦醒般精巧地彈出,在白色紙張上用力壓出一個墨黑的古樸英文字母。

由指腹到按鍵再到紙上凹痕歷歷的字,能量不滅。


打字機似乎是工業收藏與文青必備的老道具,台灣常見的老打字機是造型誇張討喜的 Oliver,機身有二組高聳的簧片,像是鋼鐵蝶翼,很吸睛,是蒸氣龐克的好搭檔。

某年到南京時,在老蔣曾待過十多年的總統府裡,便展示著一台Oliver 5,老蔣不識西文,但曾留學美國的蔣宋美齡或許曾敲過這台 Oliver 5。

Oliver 5 (取自網路
我沒買過 Oliver,但輾轉得到一台 Blickensderfer。機體像是被剝皮的古生物,骸骨嶙峋,比 Oliver 輕巧機靈許多,造型典雅,放在桌上像一隻古典的鋼鐵小獸。



Oliver 發明了後來打字機的標準機械構造,以按鍵傳動不同的打印鐵桿,按什麼鍵就牽動什麼鐵桿。Blickensderfer 則發展了完全不同的機械結構,將打印的字模刻在一個圓形滾輪上,按下字母鍵時滾輪便快速旋轉到正確的字母位置、沾墨並壓印在紙上。

事實上,Blickensderfer是歷史上第一款手提式打字機(發明者George C. Blickensderfer),曾是市場上最頂尖的產品,現在我們習已為常的字距調整、行末自動換行、Tab鍵等等,在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上初登場的第1代Blickensderfer就已經具備,而且這樣的設計主宰了接下來三十年的打字機市場。

真正量產的是Blickensderfer No.5,在1895 到 1900之間共生產了74000台,是當時全世界最暢銷機種。Blickensderfer Home 則是 No.5的家用精簡版(暱稱為The Home Blick),主要在英國發售。Blickensderfer No.5 還有不少變體版本,數量最少的,是後來為了減輕重量採用的鋁殼版,生產年代在1901年以後。



當然,根據後來的歷史發展,Blickensderfer 這一系被Oliver 這一系滅了,雖然,Blickensderfer實際上精細許多...


Blickensderfer 不像 Oliver 那麼粗勇厚重,整台機子很輕,附上一個攜帶木盒,有的盒子裡還配備不同語系的字母滾輪可以替換。


Blickensderfer 是十九世紀的打字機,它獨創的滾輪設計雖然後來被我們現在熟悉的鐵桿式打印所取代,但是在電腦風行前的電動打字機卻又重新採用了Blickensderfer的滾輪設計。

商用打字機在1867年誕生,2002年世界上最後一家打字機工廠(Godrej and Boyce)關門,電腦列印全面取代手工敲擊,機械技術的演變真是既快速又曲折哪!










1 則留言:

  1. 時代的巨輪一直在滾動著,很多事物也一直更替著,希望善良的人心一直都在。(每每看到了一些生活物品被*取代*了,都有一種特別的失落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