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7日

千古痴魂,如出一轍


《閱微草堂筆記》有底下這個故事:

明代大藏書家趙清常死後,子孫把藏書典賣一空,因此他所葬的武康山裡在白天都能聽到鬼在哭泣的聲音;明代貪官春守侯在興濟的古庴被後人轉賣,僅餘大廳,大廳的木料又賣給我的先祖。拆屋那天,工人也聽到柱子裡有哭泣的聲音。有聚就有散,何苦這麼想不開?真是千古痴魂,如出一轍。

2011年2月26日

民藝價格之戰

民藝買賣是現代生活裡少數仍需一來一往殺價的行業。有人天生勇於殺價,老闆開價1000元他卻喊價100,簡直潑撒無賴,卻也能偶爾得逞,不免得意半天,下次再重拖故技把所有店家都當成跳蚤市場。這樣的人通常不受販仔歡迎,貪小便宜的結果是家裡堆滿各家販仔欲出清的貨底成為別人的回收場。

2011年2月23日

民藝軟空間


台灣民藝只是一個泛稱,在這個大名稱下有人蒐集瓷盤瓷杯,有人專攻文書契約,有人只啫柑仔店周邊或甚至只專情公賣局鐵路局或總督府。即使「術業有專攻」,各種名目的達人專家分殊別類令人目不暇給,民藝人仍很難不觸及台灣老家具。

2011年2月20日

黃虎旗

剛開始學習什麼是台灣民藝時,見了一對匾額獅,便有前輩說:台灣獅愈憨面愈佳。於是印象很深地記住了。至於什麼叫「憨面」,而且是比別隻都還「憨面」,就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了。

2011年2月19日

民藝經濟學 2:骨董與漬物

訂定骨董的價格是一門極精巧敏感與往往是狡獪的藝術。阿義便說骨董其實不真的有什麼公定行情,因為標價的關鍵並不全然在於材質或工藝,而在於老闆與顧客之間所形成的「奇妙氛圍」,是能否躍過尋常事物成為收藏珍品的神秘 U型逆轉。這是為什麼骨董店得有一種必要的高貴氣息,最好是讓進來的人感受到店裡連空氣都與眾不同。當然,如果店裡有「開門」之物:真正到代的高檔瓷器、佛像或家具,那麼同一家店裡的其他物品便似乎也能沾染聖光,原本灰樸樸不顯眼的小物亦跟著水漲船高。這也是何以大多數人誤闖骨董店時往往被價格所驚嚇倉惶奪門而出,因為這樣被捧在手心裡呵護馴養的寶物並不是要像市場賣䓤賣蒜般讓任何人詢價的。這些東西僅開放給中毒的人,中「骨董民藝毒素」的痴人。

2011年2月17日

干漆臉盆架

臉盆架與衣褲架是臥房必備家具,大戶人家可以極盡雕飾彩妝,不僅雕龍飾鳯且塗布華麗厚實的濃豔礦物彩,特別是來自台灣客家的臉盆架,總令人有華美豐厚的濃郁視覺感受。亦有南部風靡的茄苳入石柳款式或北部的新竹體,幾乎台灣各地區的家具風格都能有頂級的面盆架。如果品相完備,就已不是尋常百姓可以觸碰的高檔美物了。

臉盆架既是常民的內室家具,數量必多,簡直曾像現在的塑膠臉盆或美耐板書架一樣到處可見,大家挑剔地選各種花鳥插角完整無缺漏,六腳長鬚毫無磕損的貨色。如今當然也難得一見了。

2011年2月16日

民藝,殘念


多年前還跟販仔在鄉下四處找貨時,往往一日冶遊的最大成果不是從民居中又買出一座錢櫃或是飯斗菜櫥,而是因此深入台灣鄉間路網的盡頭,像是觸及庶民生活的神經末梢般,大開眼界地見識了一整個純樸農村仿如時光凍結般的奇異景緻,這是意外跌出時間進程外的台灣某一角落。而這樣時光停止、總是僅有老婦人緩緩走動的古老聚落,很可能僅是在尋常小鎮外歧入某一左拐右彎小路後便突然出現。一群老人仿彿十世紀以來便長居於此世外洞天,一律是磚造閩式院落,亦有改建水泥住宅或已成廢墟者。還好這些人也都講著台語,都純樸,雞犬相聞,似乎曾有高科技的黑衣人來此按下時間暫停的鈕,因此五十年未變。

2011年2月13日

檜木和室桌


和室桌是銘刻在台灣家具系譜中的日據記憶,老房子裡不免容易翻出這種桌面迷你且短腿的小桌。因為尺寸縮小(Q版書桌)方便搬運,跳蚤市場裡常常可以找到,價格亦便宜。

2011年2月12日

劉文三與台灣早期民藝

台灣民藝的書面資料很少,大部份出版品是像商品型錄的圖錄,通常是某次展覽留下的照片集,除了大官的序言外,文字僅是簡短的圖說,交代展示物件的名稱尺寸與借展人。且這樣的圖錄通常不是早已絕版,就是未在書店流通,讓民藝人遍尋不著,連正式出版的圖書也似乎都能成為秘笈。即使在網路搜尋「台灣民藝」或其他關鍵字,出現的資料也真是少,彷彿台灣民藝收藏從不曾發生,或僅是某種見不得人的黑市勾當。直到現在,因為文獻的欠缺,想要入門一窺傳統台灣俗民事物的人仍困難重重。台灣民藝似乎一直停留在各憑本事闖蕩的草莽時代。昌仔說早年因為資訊更不通透,曾有人出價十萬元想買某業者秘藏的全省民藝販仔電話簿,結果當然是不賣!

2011年2月11日

普普風老沙發

民藝人雖然痴迷古物,但其實最喜新厭舊。骨董店販售的是新奇--一種因稀罕少見所產生的新鮮感,這是由時間所奇妙給予的商品剩餘價值。喜愛老東西但卻需不斷去尋覓「新的」老東西來過眼或過手,這就是民藝人個性的吊詭之處。於是每個人家裡都如台灣廟宇各種飛簷木雕燈飾層層疊疊的金光巴洛克奇觀,民藝人的一生就像一隻辛勤搬回各種遺落人間碎屑的螞蟻,把自己的蟻窩弄成一切古物藝品的大亂鬥。

2011年2月8日

湯盤

湯盤是最現代也最古老的用具,而台灣人遺忘久矣,直到IKEA出現,我們發現這種被重新命名為「托盤」的餐具,才懂得原來飯菜上桌是可以優雅地使用托盤盛出,不需每次都擔心發生路邊攤歐巴桑把拇指插入湯裡端給客人的慘劇。電影裡也常看到男主角一早作好豐美早餐後以托盤端進臥室喚醒幸福的女主角,兩人清爽地在床上吃起早餐的愛情場景。

2011年2月6日

石雕佛頭


這種佛頭都是近代製造的,在極盛時期我曾有二百餘顆,尺寸臉相無有相同。

那時我仍住在南部鄉間,屋子十步之外便是植滿鳳梨的廣袤農地。每天下午我會開車前往省道上以紅漆大字寫著「藝品」的一間鐵皮屋。空蕩蕩的省道上很遠便可以看到路邊停滿一輛輛汽車,都是專程趕來鐵皮屋尋寶的藝品痴人。

2011年2月5日

民藝經濟學 1:U型逆轉

因為物料與人工高漲,一般而言,新做一件檜木家具必然遠貴於老家具,特別是這幾年來檜木來源稀少,價格簡直數倍翻漲一日三市。余仔因為雇用木工師傅整修老家具,對於家具製造的成本很內行,一件尋常檜木菜櫥的成本粗估下來,木料與人工便將近萬元,數倍於老菜櫥的販仔售價。

2011年2月3日

白瓷磚座煙酒櫥


煙酒櫥是日據玻璃櫥的王者,數量稀少且造型自成一格,十餘萬的身價所在多有。

煙酒櫥是柑仔店擺放在門口第一線的商品櫃,往往是作為門面的鎮店家具,裡面擺滿著高價的煙酒奢侈品,是每一間夠水準柑仔店最重要的櫥窗擺飾。因此煙酒櫥的造型需飽富通透奢華的明亮感受,又得穩重氣派足以區隔商店內外。

2011年2月2日

磚胎灶椅

昔時廚房都有大灶,方便烹煮大家庭眾多人口的三餐,因此閩南語稱廚房為「灶腳」。幾年前我賃居嘉義鄉間的磚造半樓仔裡,廚房裡便有一座闊綽的磚砌大灶,灶上有巨鼎與煙囪,完整保留五十年前的灶間景觀,好像一切家庭的起居生養都可以圍繞著大灶巨鼎完成。只是我用不著大灶,也不需要巨無覇大鍋來炊煮,廚房正中央蹲踞這個龐然大物實在令人頭疼。